三千九百九十二章 它会自己接管舰艇,进行作战任务吗?-《军工科技》


    第(2/3)页

    例如,在选择攻击目标时,系统会优先筛选对我方舰艇及编队构成最大威胁的敌方单位,同时充分考量攻击可能引发的战略影响,避免因盲目攻击而陷入战略被动。”

    吴浩微微顿了顿,眼神扫过在场的海军军官们,继续说道:“为了确保自主作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我们在系统中设置了多重冗余和校验机制。

    一方面,在软件层面,运用复杂的算法对每一个决策指令进行多维度验证,防止因算法漏洞或数据偏差导致错误决策。

    另一方面,在硬件上,配备了独立的备用电源和数据存储系统,即便舰艇遭受严重攻击,部分关键系统受损,自主作战功能依然能够维持运行。”

    “而且,舰艇上的人类官兵始终是整个作战体系的核心。

    在正常情况下,智能作战指挥系统更多地扮演辅助决策和执行指令的角色,为官兵们提供全面的战场信息和优化的战术建议。我们坚信,人机协同才是发挥舰艇最大作战效能的关键。

    人类指挥官的智慧、判断力和情感因素,是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的。

    我们研发这套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舰艇在复杂多变的海战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为我国海军的胜利保驾护航。”

    听完吴浩的详细解释,现场的海军军官们紧绷的神情逐渐舒缓,眼神中重新燃起对这套先进系统的信心与期待。

    专家们则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纷纷就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的氛围愈发热烈。

    一位从事人工智能算法研究的专家推了推眼镜,率先发言:“从技术角度来看,这套系统的设计理念非常先进。

    多重生物体征监测与交互反馈机制是保障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准确判断并自主行动的关键。

    我建议在算法优化上,可以进一步引入强化学习技术,让系统在实战模拟和真实作战中不断自我学习、自我进化,持续提升决策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一位在海军战略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的老专家微微皱眉,提出了自己的忧虑道:“虽说系统设定了遵循作战原则和国际法规,但战争局势错综复杂,很多时候战略意图的把握并非完全基于数据和算法。
    第(2/3)页